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服务中心)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 南通市行政审批局 发布时间:2017-03-01 13:55 累计次数: 字体:[ ]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度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考评的通知》文件要求,特向社会公布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服务中心)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中使用的统计数据期限为201611日至1231日。

一、概述

2016年,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主线,按照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局(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我局建立了由党组书记和局长为组长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今年局班子调整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立了由党组统一领导,党组书记、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今年,领导小组结合上年度政务公开情况,认真研究加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在认真领会上级有关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今年出台《进一步加强政务大厅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二、深化信息公开,确保规范透明

(一)发挥网上平台主阵地作用

今年,全面启动以“江苏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为重点的“一网一门一端一号一码”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集“行政审批、监管联动、中介服务、网上审批、追溯提醒、数据中心、应用支撑”等7个功能系统为一体的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审管联动平台,促进了审批信息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联通共享,向监管部门精准推送审批办件信息3802件(次)。中介网上超市、中介监管平台上线运行。12345政府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软硬件建设按照序时进度推进落实,基本实现“审批网上办、数据网上传、进程网上查、效能网上督、廉政网上管、审管网上联、中介网上控”的预期建设目标,全市“线上网上办事大厅、线下实体服务大厅”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形成。2016年全年,我局共通过门户网站公开信息2663条,公布所有进驻部门、窗口审批事项办理信息286条,办事群众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申办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2016年,政务大厅各进驻部门办件558.8万件,网上受理169.8万件,网上受理率达30.4%,网上办理率达100%

(二)完善与公众互动交流渠道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网上平台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在审批服务专区内设立4个代理帮办、综合资讯服务窗口,编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政审批服100问》,方便办事群众查阅,积极回应群众最关切的办证办照问题。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手机APP终端、微信、微博二次开发上线试运行,构建起集电话、网络、传真等“十位一体”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体系。2016全年,12345微信、微博平台共受理群众有效诉求2878件,发布信息2626条。组建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应进必进原则,将12大类交易职能统一纳入交易中心,编制《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手册》,对所有划转交易项目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服务指南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交易业务办理环节的承办单位、服务时限、操作规程要求等内容并对外公示,单项交易平均办理期限节省3个工作日以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三)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依法妥善做好相关工作。2016年全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件,全部按规定予以答复,无一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达到政府信息公开零复议零诉讼。

(四)积极推动依法公开工作。聘请法律顾问,组建“法律顾问团”,提供“前伸式”法律咨询服务,确保政务公开在法治框架内依法实施。强化法治宣传工作,积极开展行政审批领域法律专题培训,促进了全员学法用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审批、依法公开。

三、2017年信息公开工作打算

 (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拓展工作领域,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促进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优势,实现政务公开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建设。做好网站公众留言答复、信息发布等工作,实现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公开保障机制,切实做好信息公开。
     
(三)延伸平台服务功能。将根据政务服务发展需要,加快与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两个平台的资源共享,向市民群众提供审批服务信息的告知提醒,强化事项办理的跟踪督促,精选推送我市惠民政策、文化交通、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