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政务服务文化建设

文化书架

余秋雨《古典今译》:以当下之心情,体会古人的情怀

更新时间:2018-09-06

七月、午后、近40度的高温。郑州黄河科技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前早已排起了长队。人们翘首等待的,正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先生新书——《古典今译》首发式。

没有夸张的宣传和营销,报名参与此次活动的观众就已早早达到了上限,为此,主办方特意加派了安保人员。即便如此,原定1000人的会场,实际也已接纳1800人,至活动结束时,网络平台收看直播的点击率已达80万人次。

作为工作人员,我有幸全程在侧,随着活动的进行,我的思绪也在从前与此刻间不断闪现。这篇文章,既不是对现场各个环节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单纯地为了推广《古典今译》这本书,而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讲我的亲身感受。

下午2:30,首发式正式开始。

一系列讲话结束后,一群身着古装的孩子,缓缓走上舞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最纯真的声音,朗诵着一个高贵流浪者的歌谣。他是谁?来自何方?为何流浪?

我们当然知道他的名字,了解他的故事,也熟悉粽子的味道,却少有人能读懂《离骚》。透过孩子们稚嫩的嗓音,眼前的时光回到十多年前。高二时的暑假,我心血来潮地记下了全部要求背诵的古文,以至于高三复习时,从未在背诵上花费过多时间。那时的我,以为这些诗句怎么也不会忘,如今骤然发现脑海中剩下的已是寥寥,更深觉自己当时所谓喜爱,不过是痴迷于文字组合间精妙的韵律、沉醉于填补试卷上的空白罢了。如果可以,真的希望当时能懂,那时的记忆与热爱,或许是整个人生中,最后一次与古文的“亲密接触”。如今,也只能将在节目中被无聊的问答唤醒的只言片语,视为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惊喜了。

那时的自己,一如舞台上的孩子们,尚不知写下这些话的屈原正经历怎样的悲苦。要经历怎样的起落,才甘心将自己放逐于九霄。但孩子们的声音实在干净,唯有这样的朗诵,才能释放隐藏在诗句里最原始的情感,亦能将你我带回生命最初的时间……

恍惚间,舞台上古琴悠悠,国家话剧院的青年表演艺术家俞颖走上舞台,开始朗诵余秋雨老师今译版的《离骚(节选)》。我很有幸,已于彩排之时倾听过俞老师的朗诵,当时台下尚未有观众,空荡荡的座位和俞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诵形成强烈对比,我坐在会场正中,直至她朗诵结束,情绪早已填满胸口,只差留着热泪,和屈原一起,飞上九霄。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理解了《离骚》。

而此刻的现场,似乎也正在复制彩排时的光景,人群渐渐安静、观众们放下了拍照、录像的双手,全神贯注地倾听。我看到蒸腾的热气缓缓下降,而屈原的身影在苍茫的中原大地上,越发清晰。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此刻才读懂了《离骚》,于是沉浸于相隔千年却心意相通的美妙,为自己能走进中国这位伟大的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欣喜不已,这一切,便真的要感谢余秋雨先生的“今译”了。

余先生在评价俞颖老师的朗诵时说道,“当俞颖在台上朗诵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她身上至少有半个屈原,这不仅仅复活了屈原,同时也充实了俞颖。这是我们都要做的,在内心完成一个相融互助的工作。”我想,这便是余先生在《古典今译》的自序中提到的“我译屈原,屈原就在我身上,我译庄子,自己也变成半个庄子,我译苏东坡,苏东坡的言谈举止也就到挪到了今天”。

谈起《古典今译》的成书,不得不提2017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余秋雨翰墨展”,若没有当时的“扎堆”阅读,也不会有今日的《古典今译》。在《春江花月夜》的配乐下,余先生的今译版书法长卷《离骚》《逍遥游》《赤壁赋》在屏幕上徐徐展开。三幅书法作品在书中亦有展示。对于余先生来说,“逍遥游”这三个字早已成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而《赤壁赋》作为苏轼的代表名篇、全书“今译”的归结之作,亦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余先生以“无限亲近,又难以企及”这个悖论形容苏轼,堪称完美。

书法作品展示后,便是余秋雨先生精彩的演讲,在这篇文章之前,想必各大微号已经将余老师的原话悉数奉上,在此就不做赘述了,只想说一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话。余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不希望让沉重的历史包袱,成为民族前进的负担。阅读古代优秀的文化作品,也应当有所取舍,那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美是存在于少数古典文学作品之中的。他不想让年轻人的步伐在最宝贵的年纪行走得如此沉重,不希望他们不加选择地背诵古文,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美,所以他对古典文化进行了认真的选择,选择“古代具有典范性的文本”。这也便是《古典今译》的魂之所在,希望更多的人,能以当下之心情,体会到古人的情怀,感同身受,继而成为勉励自己去追求高尚品格的精神力量,如此,余秋雨先生《古典今译》的出版,实在是功德一件。

说了这么多,我们该留出些时间来翻一翻《古典今译》了,或许你会发现,在学生时代怎么也读背不下来的文言文,此刻竟朗朗上口了。

既然古今可以同时,那么我所仰望的那片天空,屈原也曾经仰望着吧,不论世界如何变换,是否自眼神重逢的那一刻起,一切便回到从前,刹那间,时空倒转,光阴重叠,屈原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沉醉于清风明月之间;苏子与庄子列坐于流觞曲水之畔,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正卷着裤腿在田里插秧,而韩愈正将象征品格高洁的香芷赠与行刑前的司马迁……旧时的明月与今日的夕阳,似乎从未分开,今人若有心也定能读懂古人的情怀,感谢余秋雨先生,让我们有了走近“圣人”的机会,就让我们翻开《古典今译》,通过命中注定的相遇,去感受原本就该感受的奇迹,领略古今之大美,遇见千百年前的那个自己吧!

C5B369416C2358C48DDC5BA39CE3E9BBBFB3F6C5_w900_h6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