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 |
|
更新时间:2023-07-10 |
长江源头,涓涓溪水倒影雪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传承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激荡着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数字文明进程中赓续的力量,所代表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印象,既是中华民族的显著文化标识,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智慧资源。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10章26节,从厘清战略定位、明确重点任务、突出融合与协同等层面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进行部署和指引,标志着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开启了新篇章。 厘清战略定位,全面提升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社会共识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前提是提升社会认知和共识。《规划》从发展基础、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层面厘清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方位和定位,有利于促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社会共识的全面提升。 《规划》厘定了发展基础,指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拥有的有利条件与面临的突出问题。厘定了战略意义,明确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之于长江流域、中华民族及世界的重大战略价值。厘定了指导思想,明确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站位和方向。厘定了基本原则,指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要坚持保护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特色发展。 《规划》厘定了2027年、2035年、2050年等节点的发展目标,分阶段绘就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壮丽前景。厘定了战略布局,明确了一轴贯通、七区协同、多点支撑的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空间布局,从而构建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多元一体,重点和多点并举,立足流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格局。 明确重点任务,全面引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实践行动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关键是要依靠科学的行动方案的指引和推动。《规划》明确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以重点带动多点,科学布局了行动方案,有利于全面引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实践行动。 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规划》一方面强调,要加强长江文化研究阐释,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组织长江文化系统研究,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指出,要从传承长江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新时代长江精神等方面着手彰显长江文化时代价值。 要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根基。《规划》强调,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完善功能,健全协调机制;要加大考古发掘和文物古籍保护力度,加强文物考古、强化文物保护管理、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古籍保护利用;要强化革命文化保护利用,加大长江流域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水平,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 要推出长江题材优秀文艺作品。长江题材优秀文艺作品是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长江文化之美的重要载体。《规划》强调,要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引导,创作一批反映长江流域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优秀作品;要加大艺术创作扶持力度,策划推出国家层面的长江题材文艺创作项目,唱响长江之歌,讲好长江故事。要促进优秀文艺惠民育民,促进文艺精品演出演播,繁荣发展群众文艺。 要提升长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规划》指出,要从推进长江流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及促进长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着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要从推进长江文化融入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着力,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要推动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质升级。《规划》要求从优化沿线文化产业布局、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等方面着力,丰富长江流域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廊道体系等方面着手,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领域融合互促,打造山水人文交融的城乡风貌等方面推进文化与旅游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要加强长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长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唯有在同大河文明对话、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才能实现弘扬发展。《规划》指出,要提高长江文化走出去水平,向世界讲好长江故事,将长江经济带构筑成为文化和旅游高水平开放新高地,使长江文化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 强调融合与协同,全面彰显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价值 推动长江文化的融合赋能,整体上是要推进长江文化融入城乡建设,关键是要推动实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规划》指出,要突出长江文化特色,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长江文化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衔接起来;要发挥长江文化在教化民众、淳化乡风、推动业态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乡村振兴;要推进“文化+”“旅游+”,赋能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发展能级;要以新时代长江文化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沿线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推进长江流域区域协同能够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互享,推动多元力量的整合及特色优势的强化,提升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力度和效度。《规划》将推动区域协作协同协调贯穿文本始终,强调要建立健全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深化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协同合作,推进区域协作一体化建设;要统筹利用长江上中下游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各异的禀赋和条件,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亮点。 此外,《规划》提出的以中央统筹、部省合作、部门联动、共商共建为原则的组织实施机制,以释放长江流域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为取向的政策保障措施,以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过程中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要义的法治保障体系,将为《规划》从文本走向实践、开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