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文旅力量 |
|
更新时间:2023-08-16 |
广东粤西里洞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以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近年来,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涵养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旅游,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文旅力量。 守牢安全线 让自然资源与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剑门关,是三国文化的汇聚地。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的翠云廊,迄今保存着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四川省剑阁县的每任县长离任时,都要做古柏交接。这一做法扩大到了乡镇长和林业保护站站长,他们在离任时同样要对辖区内的古柏进行清点和移交。”四川省广元市石窟研究所开发利用与宣传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陕西省要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守牢秦岭生态安全底线。这是近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第18次厅党组会提出的要求。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回头看”等举措,巩固提升秦岭农家乐治理成果,扎实推进秦岭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要以排查整治为契机,引导秦岭区域乡村旅游、农家乐转型升级,同时积极推进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动态管理,有效促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质量全面提升。 近年来,海南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使自然资源与文化旅游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在地处北纬18度“世界旅游黄金纬线”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高达84.89%的森林覆盖率和七仙岭等自然名胜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保亭神玉岛文化旅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正在探索气候康养度假新玩法,未来将为游客出具“气候康养微报告”,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和康养建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坚决扛起保护秀美山水、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广西充分发挥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打好“绿色牌”“富硒牌”“长寿牌”,大力推动旅游、大健康、林业、特色农业等高质量发展。 算好生态账 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50.29亿元。这是吉林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冰雪强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吉林省将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列为“十四五”时期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依托森林环境、山水生态等资源基础,深挖高纬低温养生优势,高位推动避暑休闲产业,带动避暑康养、避暑研学、避暑旅居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清爽吉林·22℃的夏天”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多年来,该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1月至7月,安吉县接待游客192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9.8亿元,分别同比上升34.7%、36.1%。安吉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为高质量建设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安吉县为样本,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生态价值转化文旅创新模式,初步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美丽乡村向和美生活提升。 荷花绽放、百鸟翔集、绿意葱茏……8月中旬,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天鹅湖国际慢城吸引了大批游客乘舟赏莲、骑行观光。天鹅湖国际慢城毗邻黄河,由“引黄济淄”沉沙池改造而来。近年来,围绕“纯生态、近自然”的开发宗旨,景区疏浚治理河道、恢复湿地、种植树木,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天鹅等200多种鸟类栖居。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景区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布局了漫修堂书院、荷园书屋等一批新业态。高青县充分利用湿地慢城影响力,将周边10余个村庄打造成为乡村旅游集聚区,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山东积极探索黄河“生态+旅游”绿色发展新格局,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去年以来相继推出10条黄河文化主题旅游线路产品,沿黄9市还建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初步形成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集群。 打好生态牌 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湖北武汉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倾力打造的文旅新地标。灵山曾是一座采石场,几十年的开采,让这里形成了巨大的矿坑,终日灰尘漫天。2018年,江夏区启动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灵山被列为先行试点。如今,灵山面貌焕然一新。这里以生态旅游为目标定位,打造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区。“我们既要恢复生态,更要让居民享受生态收益。”江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美丽蝶变也发生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今年,长安镇首次在新民排渠举办划龙舟活动。近年来,长安镇打造“绿道长安”新名片,营造出泛舟新民排、垂钓茅洲河、漫步后九洞、流连碧荷园四大场景,形成了延绵80余公里的绿道,又将绿道之美融入产业之美、人文之美,让绿色围绕在每个人的家门口。 从京西百渡的诗画山水到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森林草原,从石家庄滹沱河生态走廊到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河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将生态旅游打造成为旅游新名片。如承德市对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沿线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旅游体验和公共服务设施,让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山地等景观成为沿途最美的风景。每到夏季,车辆川流不息。而石家庄以打造“滹沱河生态走廊”为重点,对境内滹沱河流域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形成了集防护、观赏、休闲、健身和科普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安徽淮北南湖利用塌陷湖区造景,形成了融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安徽淮南鸳鸯湖探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昔日采煤塌陷区呈现出水草丰美、湖水清澈、绿意盎然的湿地景观;安徽马鞍山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矿坑生态环境整治与文旅要素深度融合,将华东地区最大的露天铁矿、百年矿坑蝶变为地质文化公园……安徽省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魅力长江(安徽)经济带列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实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分级管控措施,保护了沿江生态环境与文化旅游资源。 来源:中国文化报 |